湖北省自考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考试计划-2025年启用
来源:永磁同步电机    发布时间:2025-03-19 10:31:4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构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助力我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而设置。同时结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定位和特点,强化“应用性、实用性、发展性”的人才教育培训理念,强调对学习者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的学历层次为本科,学科门类为工学,专业类为电子信息类。

  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合格课程门数为 15 门(其中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总学分为 71 学分。

  凡按照本专业考试计划的规定,取得相应课程合格成绩且达到规定学分要求,实践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别判定符合要求者,经审核通过,由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副署,国家承认学历。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主考学校按规定授予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熟练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信息与通信、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智能控制、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应用开发、集成、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模块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相关知识,具有电子系统模块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系统测试基本能力。主要包括:

  1.掌握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研、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础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电子系统模块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系统测试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了解国家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8.拥有非常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道德品质,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本课较为着重于学生的素质培养,通过课程学习,使考生在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础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和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掌握评价各种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基本分析方法,了解为改善各种通信系统性能所使用的技术,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电路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方法,具备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理论知识。本课程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增强学生分析工程技术问题的观点与方法的能力,培育学生从实际出发,在理论指导下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相关知识与相关专业新技术知识打下基础,培育学生模拟电子电路读图能力及分析和设计能力,培育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线.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含实践)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和数字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培养使用标准逻辑器件的能力,初步了解可编程器件的知识,具有运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数字技术实际在做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信号的函数表示与系统分析方法,掌握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连续时间系统的 S 域分析和离散时间系统的 Z 域分析,以及状态方程与状态变量分析法等相关联的内容。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加深对信号与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实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检测系统与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非电量参数的检测的新方法、检测系统中常用的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与信号转换电路等,培育学生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信息采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工业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处理这一技术领域的概貌,初步建立起有关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可以初步进行算法分析和简单运用 MATLAB编程的能力;掌握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采用数值计算方式(软件、硬件实现)提取信号、处理信号。初步培育学生能够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及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原理、基本方法,重点理解网络的分层原理和分层策略。理解网络体系中各层的功能及实现这些功能所用的原理、方法、手段和策略。初步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原理、计算机网络中 ISO/OSI 的七层模型和 TCP/IP的四层模型,初步掌握各层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初步掌握模型中的基本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层中的常用协议,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接入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学会运用一些知识去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要做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计算机网络实现和现代网络应用的关系,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培养提高学生发现计算机网络中的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以计算机网络原理为基础的对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进行理解和分析的意识,并为日后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其他学科、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研究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典型模块进行有关问题的决策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解决企业中实际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嵌入式开发平台,建立嵌入式系统模块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嵌入式系统中通用 I/O 接口、定时器、中断、串口、AD/DA 等模块的基础原理和设计使用方法,了解 IIC、SPI、USB 等嵌入式系统设备间信息传递协议,具备使用单片机及多种外设进行较复杂嵌入式应用系统模块设计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设计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培养,培育学生从事电子设备、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开发奠定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基础。

  1.含实践的课程及实践所占学分:电路分析(实践)1 学分、模拟电子技术(实践)1 学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践)1 学分、信号与系统(实践)1 学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践)1 学分、数字信号处理(实践)1 学分、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践)1 学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操作(实践)5 学分、单片机嵌入式开发与设计(实践)5 学分。

  凡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考核两部分相结合的课程为一门课程,考生必须取得两个部分的合格成绩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学习读本》,李捷 王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学习读本》,卫兴华 赵家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英语 (二) 自学教程》,张敬源 张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含微课) ,盛立军,上海交大出版社,2017

  《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及设计--基于STM32 及 Proteus 仿真开发》,毕盛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