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竞app测评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机械电控 引领未来——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3-11-02 06:15:50来源:新闻资讯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于2007年7月由广州大学原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的机电工程系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组建而成。其学科组成的前身为创办于1983年原广州大学的电子系和1988年原广州大学与意大利院校合作协会合作、由意方投入400万美元共同创办、填补了中国维修工程技术空白的教学单位——机电维修工程技术学部,是国内较早设立的机电维修工程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单位。经过近40年的发展,学院瞄准学科前沿,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拥有雄厚科研实力和依托广东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地域优势,积极开展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交叉创新学科集群建设、科学研究及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各项指标持续发力并快速进步,为服务国家及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需求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和机器人工程系,建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程、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动力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学院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国家和广东省制造业战略布局,形成了特种装备设计理论与应用、高性能制造及其协同化、装备状态监测与智能控制、微机电液一体化等特色鲜明的稳定学科方向,支撑我校工程学科进入全球ESI前5‰。学院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科研平台,推进新制造、新装备、新材料交叉创新学科发展,成果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并建立了完整的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具有突出优势及鲜明特色。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65人。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建立了以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方法的理念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理念为基础的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方案,构建了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课程、主动学习模式,促进了学生专业相关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同步提升,并引入创新方法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在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试点,使专业课程与立德树人协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近年来,承担国家特色专业、省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质量工程10余项,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拥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获得教育部和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重点实践基地2个,并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或行业专家来校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活动,以及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论坛活动,有力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学院以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高速铁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科学仪器及生物医学等关键领域急需的材料及装备为导向,主持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等纵向项目200余项,横向项目30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过2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4项。拥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科学技术创新中心1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广州市工信局研究平台1个,广东省及广州市科学技术创新团队3个;教育部智能制造人才教育培训基地1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产业学院等省级实践基地4个,拥有非常良好的科研和教学实验条件。学院积极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建设了20余个产学研及联合培养基地,与国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设置引智计划专项,与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及帕多瓦大学等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已形成了总实力雄厚、部分学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创新学科群。

  学院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形成“三全育人”协同机制,聚焦有深度,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导,以“实践性、综合性、高端性、创新性、协同性”人才培养为特色,落实大数据时代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创新人才目标。以卓越标准为基础,突出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按照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培养专业技能扎实、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强、具有国家战略发展视角、丰富科技知识储备、扎实专业实践基础、“三位一体”(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通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贯穿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科技强国的雄心壮志和使命感,展现优秀专业素质与精神风貌。近年来,学生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成效显著。参加各级科技竞赛活动获省部级或以上奖项120余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获得“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计算机大赛全国一等奖等,承担各级创新实验项目130余项。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毕业生继续升学、出国深造人数逐年上升,涌现出一批有名的公司骨干和优秀学术人才,为广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撑。

  面向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换代,适应国家智能制造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胜任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控制、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本学科着力培育学生工程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系统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工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综合创业能力。

  本专业按照CDIO模式组织专业相关知识教学和项目驱动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培养。拥有多个省级工程中心、省级示范实验中心、省级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省级校外实践基地等教学与科研平台。强调校企合作、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申请进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和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培养机械卓越创新人才。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从事家电、汽车、机床等通用机械及地铁、轨道交通装备、各种自动化生产线等专用机械有关的产品研制、制造、维护与服务;从事生产管理、质量检验、装备控制与维护及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多种行业自主创业;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学科发展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国家和广东省制造业战略布局,形成了机械设计理论与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机电控制与智能监测,微机电液一体化等四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校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和育人理念,适应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领域人才的要求,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理论和方法,能够系统解决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可以胜任设计、研发、制造、运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成为电气相关行业的骨干力量、技术中坚、领军者和创业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专业是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相关知识,娴熟的技术,持续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和创新型电气工程人才,助力大湾区电力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人才教育培训以工程教育认证为驱动,建立了校院系三层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双闭环”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实施“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理论实践并重”的混合式教学;打造金课和星级课程,落实课程思政;在“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念下,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素养与能力均保持高水平。拥有能源动力专业硕士学位点,实现了本科—硕士的连续培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由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学科基础课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路、C程序设计;专业必修课有工程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高电压工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有军事技能、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本专业近几年对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进行各种探索,建立了以工程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培训理念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提升了能力与素质。2017年组建“电源技术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本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条件和实践机会。指引学生充分的利用学校拥有的大量资源,如物理实验室、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验场所,更充分的利用本专业所辖的1200余平方米的现代控制技术实验室(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工程实验室、电气工程仿真实验室、电气控制实验室、计算机与智能控制实验室、电机控制实验室等6个分实验室),有效完成本专业的所有实验活动。在实习活动方面,目前已建有稳定合作伙伴关系的实习基地或实习定点单位3个,校内广州大学实验中心实习单位1个,保证实习的质量稳步提高。

  本专业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作为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将前沿性理论、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实践融入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全过程,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能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加工制造、应用研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创造型机器人工程技术人才。

  机器人工程专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制为手段、以创造性产品研发为目标,在推进广东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具备极其重大的社会影响力。本专业是广东省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特色专业、省级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是广东省第一个一本招生的机器人工程专业。

  适应广东省乃至全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事业单位等对机器人技术的需求,具有广泛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跟学校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和定位,面向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培育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扎实专业基础、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能在工程实践中进行相对有效沟通、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够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产品研制、设计制造、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及智能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广州大学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迎合我国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而设立的新工科专业。本专业面向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及大湾区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需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为准则,遵循CDIO和OBE教育方法的理念,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创造相结合、校企协同育人,强调智能装备,机器人和AI,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等智能制造知识体系建设,突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创新实践及应用的能力。本专业建有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和广州大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所依托学科入选上海软科“2021年世界一流学科”、“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本专业是广东省少数几个一本招生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程专业。

  毕业生可从事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产品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工程管理、以及设备维护革新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切合国家和大湾区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适应新形势和新机遇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相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等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2021年我院学生获广州大学“智能+”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展暨广州市创新创业(就业)教育项目成果展金奖1项,银奖4铜奖3优秀奖6项的优异成绩。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广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计获得校特等奖2项、校一等奖3项、校二等奖4项、校三等奖4项,经过评审后在全校推荐的30个项目进入省赛的团队中,我院入围5项。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省赛区二等奖(首次进入全国总决赛,实现该项赛事突破)。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团体三等奖。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4项“三等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首次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赛区一等奖(入围国赛)。获得省部级或以上获奖30余项,学生申请专利80余件。新增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项,其中3项国家级、10项省级项目;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9年立项项目结题验收19项,其中结题优秀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