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竞app测评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预见2022:《2022年中国MCU行业全景图谱

发布时间:2024-09-22 23:54:04来源:新闻资讯

  MCU(微控制器)是将计算机的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的芯片。微控制器通常能按照其结构特点、指令集、存储器架构以及微控制器应用进行分类。

  MCU(微控制器)厂商分为IDM厂商与Fabless厂商,对于IDM厂商(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环节于一体)来说,其上游为晶圆制造所需原材料与设备采购环节对于Fabless厂商(只负责芯片的电路设计与销售,将生产、测试、封装等环节外包)来说,其上游为晶圆制造环节。行业企业的主要客户分布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上游原材料领域,目前,IDM厂商的晶圆制造原材料与设备供应主要依赖进口中游MCU厂商主要为Fabless厂商,包括中颖电子、乐鑫科技、晟矽微电、兆易创新上海贝岭、东软载波等根据MCU厂商的描述,下游终端应用领域客户数量较多,汽车电子领域客户有比亚迪,消费电子领域客户有九阳股份、苏泊尔等。

  MCU芯片已渗透至一系列应用领域,在家电、医疗、汽车等领域中负责感测与监控与通信功能结合集成的产品为通信应用的微控制器与传感器结合集成的产品为智能传感器,作用为发送测量、状态信息,接受和处理外部命令。我国MCU行业起步较晚,至今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技术突破阶段及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阶段。

  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门陆续发布了集成电路、通用芯片研发与产业化系列政策,内容涉及在集成电路、通用芯片等领域实现突破,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内容:

  MCU(微控制器)厂商分为IDM厂商与Fabless厂商,对于IDM厂商(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环节于一体)来说,其上游为晶圆制造所需原材料与设备采购环节对于Fabless厂商(只负责芯片的电路设计与销售,将生产、测试、封装等环节外包)来说,其上游为晶圆制造环节。

  根据SEMI统计数据,2012-2020年期间我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台湾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约113.4亿美元,占比约21.75%我国大陆地区为86.9亿美元,占比约16.67%。2020年我国台湾市场为123.8亿美元,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大陆超过韩国达到97.6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二。

  根据SEMI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3-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增速波动变化。2019年行业实现市场规模134.5亿美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2018年有所回落。2020年前三季度,行业实现市场规模136.5亿美元。

  同时根据SEMI于2020年12月15日发布的年终总设备预测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大陆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87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的比重达26.27%。可见我国半导体设备在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事件中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

  中国大陆晶圆代工行业起步校晚,但发展速度校快,晶圆代工产业向中国转移势明显。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晶圆代工销售额为2560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高速稳定增长。

  IHS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中国MCU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4%,初步测算,2020年中国MCU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69亿元。未来随着中国汽车电子和物联网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MCU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3、MCU应用情况:国内外产品结构差异较大 各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

  根据芯知汇《2020年中国通用微控制器市场简报》,中国通用MCU产品中,32位MCU产品占比最高,达54%其次为8位MCU产品,占比达43%。与IC Insights估算的2020年全球MCU产品结构占比相比,中国16位及32位MCU产品占比较低。

  从下游应用来看,2020年,中国MCU主要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汽车电子、IC卡与工业控制领域,分别占比26%、19%、15%、15%和10%。

  近十年来,电脑、手机的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大大冲击了许多市场定位较低的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的需求,如智能手机冲击了卡片式相机,电脑冲击了家用游戏机、音响、电视,其他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为了与电脑、手机相抗衡,不断积极努力提高产品自身的科技含量,在生产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对MCU产品的需求慢慢的升高。自2015年开始,消费电子MCU芯片市场规模呈上涨的趋势。根据中国MCU市场规模及消费电子市场对MCU产品的需求占比,2020年消费电子MCU芯片市场规模约为70亿元。

  计算机的核心架构几乎完全由集成电路构成,最重要的包含CPU、GPU、随机存储器、各类功能芯片(网络通信、声音处理等)以及联接各芯片的芯片组。最近几年,在永久存储器(硬盘)领域出现了以闪存存储器替代磁盘存储器的趋势,意味着计算机的核心架构将全部集成电路化。但部分计算机通过将CPU、GPU等功能集合在MCU芯片处理更复杂的数据和计算工程。

  目前,计算机领域在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占有率为45%左右,是中国最大的集成电路应用市场。因此MCU行业作为集成电路的子行业,计算机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对MCU需求上升,2020年中国计算机MCU市场规模达52亿元。

  汽车电子行业对车载MCU的市场需求大多分布在在8、16和32位的微控器,可按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的不一样的需求用于一系列场景。

  根据2020年国内MCU应用领域销售额结构对汽车电子MCU市场规模进行推算,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整体呈上涨的趋势,2020年达到约41亿元。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去看,MCU产业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形成半导体产业集群的地区,上游晶圆制造原材料与设备厂商也集中分布于上述地区。

  按应用领域分,中国MCU市场大致分为六个类别:消费电子、物联网、IC卡和安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工业控制、汽车电子。

  目前,我国MCU行业企业中布局消费电子MCU产品的厂商有中颖电子、灵动微电子、晟矽微电等布局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的厂商有东软载波、沁恒微电子等布局汽车电子的厂商有四维图新、芯旺微电子、比亚迪半导体等。

  与国际主要MCU供应商相比,中国MCU企业在中高端领域的竞争力较弱,占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比例较小,市场占有率主要由外资企业意法半导体、NXP、微芯科技等占据。

  根据IHS数据,2020年中国MCU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69亿元。根据国内MCU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颖电子、兆易创新、乐鑫科技的MCU业务营收规模来看,上述企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5%、2.8%与1.6%。

  注:国内企业的行业竞争份额由企业在MCU业务上的营收除以国内MCU市场规模计算得出。

  1、成本降低与对性能的要求推动32位MCU占比提升 汽车电子、物联网应用领域潜力较大

  在对下游应用性能要求提升以及32位MCU产品成本降低的情形下,32位MCU产品占比有望提升。随着汽车电子和物联网市场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有望成为MCU市场规模增长较快领域。我国MCU企业主要提供中低端8/16位MCU产品,为提升竞争力,行业投资并购进程有望持续同时在半导体行业向国内转移的进程中,国内外技术差距有望逐步缩小。

  2、下游需求带动MCU市场规模增长 预计2026年末MCU行业市场规模约达427亿元

  在全球经济发展形势逐步好转,中国经济持续增强,物联网、新兴医疗电子、新能源等应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国电子整机生产整体持续较快发展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MCU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据测算,2021-2026年,我国MCU市场规模将保持8%的速度增长,至2026年,我国MCU市场规模将达到427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MCU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