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竞app测评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中国速度”不断刷新背后的浪漫奔赴

发布时间:2024-03-18 07:47:45来源:新闻资讯

  9月20日晚,“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举行,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被授予“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梁建英,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高铁列车技术专家,中国高速列车整车研制、系统集成创新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近30年来,她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带领科研团队矢志创新、敢为人先,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成功研制“和谐号”“复兴号”等高速动车组,从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将高速动车组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不断刷新高速列车的“中国速度”,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发展。

  2022年9月,被誉为“地表最高速”的高速磁浮列车震撼亮相。高速磁浮列车技术的突破,意味着我国具备实现构建航空、高速磁浮、高铁,城市市运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公共汽车“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综合交通布局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铁路还处在“绿皮车”时代,列车最高运营速度不超过120km/h。拥挤的车厢、憋闷的空气、混杂的气味、隆隆的噪音这就是当时大众乘坐火车出行的场景。当时,发达国家已经设计出了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

  2004年,国家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正式拉开发展高速铁路的大幕。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引进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开始做高铁列车的引进和消化吸收。

  当时32岁的梁建英参与了这项工作。“外方会告诉你如何做,但绝不会说为什么。”在引进过程中,梁建英深切地感受到,产品能买来,但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买不来。

  “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一定能搞出来!”梁建英的“蛮劲”又上来了:“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行。”

  2006年,中车青岛四方公司启动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自主研发项目,梁建英担任主任设计师,这也是她第一次设计高速列车。为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梁建英与开发团队从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到方案设计,从仿真分析到试验验证,跨过了数不清的沟沟坎坎,将一个个设计灵感变成切实可行的方案。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在成功攻克了空气动力学、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等技术难关后,2007年12月,由中车青岛四方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列时速300到350公里动车组成功问世,让“中国高铁”享誉世界。

  2008年,和谐号CRH380A高速动车组开始研发,梁建英再次担任主任设计师。40℃高温的车厢、零下20℃的雪地,高寒高冷、高湿高热的极限环境为了取得精确的参数,梁建英和团队无一不往。2010年12月,和谐号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跑出了时速486.1公里,“中国速度”震惊世界。

  梁建英从小就和铁路有着不解之缘。她是铁路工人的女儿,1991年,在老师和家人的支持下,梁建英报考了上海铁道学院的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了中车四方股份公司。

  “说话干脆,有干劲。”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于延尊记得20多年前,梁建英刚毕业入厂时给他留下的印象。

  “她很多思路都很独到。”在此后的工作中,于延尊更加看到了梁建英的天赋和努力,“一般的设计师从毕业到能独立设计整车的电气原理图,至少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而她仅用了短短3年。”

  “不驰于空想、不懈于奋斗”是梁建英给青年人的忠告,也是她近三十年工作的真实描绘。她总说“高速列车不仅是设计出来的,更是试验出来的。”无论条件有多艰苦,她始终带领着团队穿梭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为高铁事业前进的每一步进行着不断地试验。

  2013年,“复兴号”动车组研发项目启动,中国高铁又开启了新的征程。梁建英瞄准了高速列车技术的新高峰。

  当时CRH380A动车组车厢内的噪音指标已经很优异,比国外动车组都要低。梁建英团队定下目标,要在“和谐号”的基础上再降低3分贝以上。别看小小的3分贝,在有限的空间和重量的约束下,哪怕降低1分贝,也是极大的技术难题。她和团队在实验室做了长达1年多的试验,光对不一样的材料和结构的隔音试验就做了3000多次

  为做出性能最佳车头,她带领团队设计46个概念头型,实施23个工业设计的具体方案,遴选7个头型进行海量仿真计算和试验,当最终方案出炉时,车头数据打印成A4纸足足堆了1米多高。

  复兴号从样车下线到最终定型,耗时整整一年半,线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跑了15圈,最终实现整车阻力降低12%,平稳性指标达到优级,能耗降低17%,人均百公里耗电仅3.8度,成为中国“智”造的新标杆。

  2017年,“复兴号”正式投入运营,并于9月在京沪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运营,使我国变成全球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从豆蔻芳华到鬓发斑白,梁建英奋斗了近30年,一步一个脚印,将梦想变为现实。

  为了有效弥补高铁与航空之间的速度空白,2016年梁建英带领团队又开始一项新的技术攻关,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为了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从项目启动到成套系统装备下线余项仿线余项线路试验,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2021年7月20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如今,一列列“中国制造”的高速列车,不仅飞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也早已冲出了国门,闪耀世界。2023年9月7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开通试运行,两地间最快旅行时间由3.5小时压缩至40分钟。

  由梁建英及其团队亲手设计制造的动车组已经让全世界领略到中国“智”造的力量。“现在,我们已有了足够的能力,足够的资源,也有了足够的底气,向全世界说,我们大家可以为全世界的用户更好的提供所需的任何一个产品。”梁建英自豪地说。

  与此同时,创新步伐从未减缓。梁建英对中国高铁的未来发展还有很多设想:第一,会更注重广义上的速度提升,逐步扩大更高速度运行范围,来达到高铁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要求;其次,会在高速列车智能化、节能环保、人本设计等方面下功夫,更加适应乘客需求;第三,要坚定走出去,加大国际化标准规范建设力度,提高国际话语权,持续创新引领世界铁路发展,让全国各族人民共享铁路发展改革的成果,让人民从高铁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梁建英来说,火车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机器,她在做的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而这样的“浪漫”同事陈大伟也感同身受。“在车型研发过程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设计,都体现着我们的理念,而当它们真正被设计出来、产出、最终疾驰在轨道上,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让大家的生活更方便,这就是科研工作者的浪漫。”

  “不做到世界最好,对不起这一个国家和时代。”漫漫征途,她和她的团队正努力让“浪漫”不断刷新、延续